
聲波
人耳能感知的聲波頻率大概為20Hz到20KHz之間。人們根據人耳能聽見的聲波頻率將聲波分成三類:低于20Hz的聲波稱為次聲波(Infrasound),20Hz到20KHz之間的聲波稱為可聽見聲波(Sound),高于20KHz的聲波稱為超聲波(Ultrasound)。各種類型的聲波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質,超聲波的名字主要是根據人耳能否聽見而得名,其物理性質和其它聲波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聲學起源于公元前6世紀,畢達哥拉斯在當時研究了弦樂器的數學性質。1893年,Sir Francis Galton制造出了能產生超聲波的哨子。1794年,Lazzaro Spallanzan發現了蝙蝠具有回聲定位能力,當時他證明了蝙蝠是通過不可聽見聲波捕獵和導航而不是依靠視力。1917年,Paul Langevin利用超聲波來監測潛水艇,這是超聲波的第一次科學應用嘗試。1880年,Jacques和Pierre Curie發現了壓電效應,當時,基于壓電效應的傳感器在產生、監測水和空氣中的超聲波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從此人們解決了利用電子學技術產生超聲波的辦法,超聲波技術的應用進入了新的歷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