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M逆變器技術是電力電子技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是通過半導體功率開關器件的開通和關斷作用,把直流電能變換為交流電能。一般認為逆變技術的發展可以分為如下兩個階段:
(1)1956-1980年為傳統發展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是開關器件以低速器件為主,逆變器的開關頻率較低,波形改善以多重疊加法為主,體積重量較大,逆變效率低,正弦波逆變器開始出現。
(2)1980年以后為高頻化新技術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是開關器件以高速器件為主,體積重量較小,逆變效率高,正弦波逆變技術口趨完善。
早期的逆變器輸出電壓波形為脈寬180°的方波,其含有奇次諧波分量,會給負載帶來許多不良的后果。通過控制逆變器輸出量的方法可以使逆變器輸出波形趨近正弦化。一個方法是采用階梯波來逼近正弦波的脈沖幅度調制法(PAM Pulse AmplitudeModulation),另一個是采用等幅脈沖列來逼近正弦波的脈沖寬度調制法(PWM PulseWidth Modulation)。PAM調制技術的基本思想是把兩個及以上的方波按一定的相位差疊加起來,使它們的低次諧波相位相差180°而相互抵消,以得到諧波含量較少的多電平準正弦階梯波。這種多電平逆變器功率器件承受的電壓比常規逆變器減少,在高壓大功率領域迅速推廣。PWM脈寬調制就是將某種參考波形的調制波調制于N倍于調制波頻率的三角載波的過程,由于三角波的上下寬度是線性變化的,因此它與調制波相交時就可以得到一組幅值相等而寬度正比于調制波的矩形脈沖序列。如果調制波的波形為正弦波,則這種調制技術就稱為正弦脈寬調制(SPWM Sinusoidal PWM)。
SPWM調制技術理論依據是平均值等效原理,由于慣性對象的脈沖響應存在“沖量等效”現象,對于形狀不同但沖量(幅值對時間的積分,即波形的“面積”)相等的窄脈沖激勵信號施加于具有慣性的對象如低通濾波器時,它們所獲得的響應基本相同。因此,可將期望輸出的正弦電壓波形假想成由一組等寬不等幅的片段組合而成,然后用一組沖量對應相等的等幅不等寬的脈沖將它們依次替代。通過傅立葉分析可看出SPWM脈沖電壓具有與理想正弦電壓相一致的基波分量,而其最低次諧波的頻率可以提高到SPWM調制的開關頻率附近。因此,開關頻率足夠高時,利用較小的濾波器就可將其中的諧波濾除,如果同比地改變PWM脈沖寬度,就可以平滑地調節輸出電壓的基波幅值。
如果用上述的SPWM驅動脈沖控制功率半導體開關器件組成的單相橋式電路,則就構成了所謂的單相SPWM逆變器,該逆變器輸出端口輸出到負載的波形與SPWM驅動波形相一致,因此單相逆變器輸出波形正弦度很高。如果用SPWM驅動脈沖控制功率半導體開關器件組成的三個半橋電路,則就構成了三相SPWM逆變器,三相SPWM逆變器每橋臂相對直流電源的中點的輸出電壓波形仍然是SPWM波。但是若三相SPWM逆變器的三相負載是星形連接的話,則由于三相負載的公共點與直流電源的中點電壓不是零電壓,而是頻率等于逆變器輸出電壓基波頻率3倍的諧波電壓,因此三相負載的相電壓并不是準確的SPWM波形,而是疊加了零序分量的波形,但三相負載的線電壓依然是準確的SPWM波。由于上述原因,三相SPWM逆變器輸出相電壓波形質量和幅值都有所降低。將源于交流電機變頻傳動控制的電壓空間矢量PWM ( VSPWM-VoltageSpace Vectors PWM)控制技術用于電壓型三相逆變器,形成了SVPWM逆變器控制技術。該控制方法使得逆變器輸出相電壓合成空間矢量旋轉軌跡更加平滑連續,減少了輸出電壓的諧波,在過調制使直流電壓利用率最大值達到普通SPWM三相逆變器的1.155倍時仍能保證合成空間矢量旋轉軌跡的平整。SVPWM調制方式實際上相當于是給調制波注入了零序分量并優化了開關方式的SPWM調制。
SPWM逆變器的特點是通用性強,控制和調節性能好,具有消除諧波、調節和穩定輸出電壓的多重作用,在波形質量上相對方波型及PAM型逆變器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它的出現為中小型逆變器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